• 企业介绍
  • 联系方式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中控技术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09号中控科技园

邮编:310053

电话:0571-88851888(总机转)

传真:0571-86667555

公司网址:http://www.supcontech.com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陆,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点击这里注册.
  • 网友反馈
  • 严先生 在2025/8/14 15:32:00留言
  • 留言类型:贵公司产品销售人员联系我,
  • 详细留言:利旧改造服务是指由于随同装置搬迁或者应用在其它装置上的需要,针对将旧的中控DCS系统的全部或部分部件进行搬迁或利用改造的过程,由中控专业服务工程师综合资产评估利用、系统安全防护、搬迁保养更新、工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因素提供整体解决…
  • 管宗 在2025/7/22 16:29:00留言
  • 留言类型:贵公司技术支持人员联系我,
  • 详细留言:DSC维保新增点位
  • 王卓 在2025/7/8 8:39:00留言
  • 留言类型:得到贵公司产品详细资料,贵公司技术支持人员联系我,
  • 详细留言:APC控制系统在脱水装置中的应用
  • 石女士 在2025/6/26 17:09:00留言
  • 留言类型:我想得到贵公司产品详细资料,我想得到贵公司产品的价格信息,我让贵公司产品销售人员联系我,
  • 详细留言:公司要做MES系统,目前是前期调研过程。
  • 杨崇明 在2025/6/20 18:26:00留言
  • 留言类型:贵公司技术支持人员联系我,
  • 详细留言:系统应用与集成
更多请进入空间管理中心查看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控SCADA V7.0分布式工业监控组态软件  
  • 发布时间:2025/8/4 14:50:07   修改时间:2025/8/4 14:50:07 浏览次数:100
  • 中控SCADA V7.0分布式工业监控组态软件
  •   产品定义:中控SCADA是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推出的一款开源的大型分布式工业监控组态软件,支持5万点数据库免费授权。软件具有丰富的协议驱动接口,能支持接入各种品牌DCS、PLC和RTU 产品,同时也支持OPCDA UA、MQTT、Modbus、数据库等多种协议,与第三方系统实现数据对接。软件具有丰富的HMI组态开发,脚本二次开发,多种报警策略功能,满足对分散设备实现统一数据采集和监控,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工业场景数据采集监控。

      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用于工厂设备、装置、PLC等数据采集。
      监控平台: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将数据集中展示,并实现远程控制。
      报表:用于数据展示,生成关键数据的报表,可上传或导出。
      趋势:进行数据的趋势展示,也可以进行数据趋势预测。
      预警:针对工厂关键生产环节,设定预警条件,达到临界值后自动触发预警,提升生产安全性。
      流程图绘制:数据展示页面,可以进行高自定义式的绘制,不仅自由度高,模板库也很庞大。
      二次开发:支持用户利用脚本二次开发功能。
      Web发布:进行Web界面的映射,用户可在线远程访问。
      APP:用户可进行手机端的访问,方便远程查看、管理。
      数字孪生:支持进行3D组态,搭建数字孪生工厂,视觉更加美观、直观。
      视频监控接入:支持摄像头接入,可作为视频监控平台。
      3D模板生成:可以通过文字描述、二维图片导入等形式,利用内置AI生成所需的3D模板。
      AI智能问答:可以帮助用户解答工程搭建问题,或进行二次开发中的VBS脚本写作。
      技术创新点:
      ①多种AI功能,将AI技术和传统的SCADA软件结合,大大方便了工程师在流程图绘制、数字孪生、工程搭建、二次开发等场景下的操作;
      ②基于DCS技术的SCADA产品,得益于数十年的工业技术积累,中控SCADA脱胎于DCS技术中,在拥有强大功能的前提下,性能更加稳定;
      ③丰富的远程控制手段,中控SCADA可进行本地服务器、Web、APP等多种形式的访问,方便工程师、企业主进行远程查看和操作,并配备多种预警功能,实现便捷操作的同时,也更加安全。
      行业应用价值:
      中控SCADA以上所有的功能项目,全部免费可用,并将软件逐步开源。这大大降低了工厂数字化的成本和门槛,目前已帮助国内超过4万家单位实现数据采集监控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也覆盖了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可为SCADA用户每年节约50万元以上的成本,达到用技术回馈社会、为用户降本增效、创造经济价值的目的。
今日话题

关注本刊新浪微博

今日话题

关注本刊微信订阅号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