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企业空间 首页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直播 | 专题 | 智能制造 | 论坛| 在线研讨会
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空间 > 新闻 > 正文
  • 深度解读:为何华龙工鸿被誉为“工业神经元”?
  • 发布时间:2025/9/10 8:53:55   修改时间:2025/9/10 8:53:55 浏览次数:419
  •   在2025年的深圳,一场聚焦未来图景的盛会——鸿蒙生态大会于近日隆重举行。正是在这场“定义未来”的大会上,一项名为华龙工鸿(RoboHarmony)的新型操作系统登上了业界瞩目的高光舞台。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是一款普通的工业操作系统,而是一款聚焦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交互需求的革命性创新成果,其核心使命直指工业级万物互联的“最后一公里”。

      为何这款新型操作系统,会被业界视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工业神经元”?接下来,就让我们为您深度解读这款新品的革命性意义。
      具身智能 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性技术
      要理解华龙工鸿对于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的重要意义,就不得不从其承担的功能和任务说起。
      本质上来讲,华龙工鸿是一款由鸿蒙生态深度赋能的、专为工业具身智能应用需求量身定制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并非简单的工业控制软件,而是致力于为工业各个领域构建一个跨设备、跨场景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交互平台,并提供统一、强大的软件基础设施。
      从这个层面上看,华龙工鸿之所以重要,首先就在于其着眼于具身智能这一战略性应用领域。作为一类备受瞩目的新型设备,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重新定义了工业智能单元的核心能力与协作模式,其战略意义和价值尤为可观。
      华龙工鸿创新应用
      在新概念不断涌现的今天,很多人常常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混为一谈,其实这一认识并不准确。“具身智能”的真正标志,并非取决于机器人的形状和形态,而是看机器人是否具备与工作环境实时交互、“随机应变”自主决策和规划运行动作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工业机器人真正集感知环境、分析数据、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这一完整智能反馈闭环于一体,成为深度融合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智能工业单元。
      这样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其应用意义不仅仅在于几台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改造。不难看出,未来新型工业化体系描绘的自主智能产线、人机无缝协作乃至“由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等“高大上”的场景,无不需要以具身智能作为技术支撑基础,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而华龙工鸿,正是为了实现这一重要产业图景而研发的“前沿利器”。
      挑战工业级万物互联的“标志性关卡”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讲清楚了华龙工鸿在业界推出的战略意义,让我们再看看它究竟是凭借着哪些独特的本领,才能够“担此重任”。
      首先,华龙工鸿一举解决了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互联互通问题,打通了工业级万物互联的“标志性关卡”。众所周知,互联互通是实现智能化的必要基础,而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为包含各类智能软、硬件的复杂系统集成体,不仅技术来源多元化,其各个组件往往还来自于不同品牌的厂商,因此一直在互联互通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针对这一挑战,以鸿蒙技术深度赋能的华龙工鸿,凭借创新的工业级分布式通信融合总线技术,并基于OPC UA国际标准数字模型,实现了从应用层高效通信到对各类设备精准信息化建模的贯通,从而打破了底层架构差异、工业协议林立、操作系统壁垒、应用模型割裂以及设备协作与智能体协同的层层阻碍。
      华龙工鸿创新应用
      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华龙工鸿就如同一套高效、统一的工业“神经系统”,彻底打破了传统工业操作系统的闭塞状态,让不同品牌、不同协议的工业设备,尤其是集成了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真正实现无障碍的互联互通。
      可以说,华龙工鸿不仅为工业设备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对话”能力,使设备间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是能够协同工作的智能单元,甚至在未来,根据规模化定制生产的需求,还可以跨车间、跨厂区构建起包含成百上千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设备的智能化生产网络,这也正是其被誉为“工业神经元”的原因。
      为工业赋予“智慧灵魂”构建真正的“工业智能体”
      实现了工业级的万物互联,相当于搭建了智能设备之间的“共识基础”。但要让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内的各类智能设备自主工作起来,仅仅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还远远不够,必须为设备赋予真正的“工业智慧”。这一任务,正是华龙工鸿更加独树一帜的关键价值所在。
      为了让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具有“智慧灵魂”的“工业神经元”,华龙工鸿顺应“数实融合”的前沿技术趋势,革命性地配备了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因此,其不仅能提供智能高效、三维可视化的数字化人机界面,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集成和监控,将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中的数据在信息空间进行全要素重建,形成具有完整感知、分析、决策、执行能力的数字孪生体。
      由此,华龙工鸿赋予了机器人前所未有的数据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从此,机器人不再是被动执行预设程序的“机器设备”,而是能够基于实时数据、结合历史经验进行智能推理的“工业智能体”。受益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它还能通过“以虚控实”的方式,将优化决策精准作用于物理设备,实现实体与虚体之间的高效交互联动与虚实映射。
      华龙工鸿创新应用
      如此一来,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就可以像有头脑、能感知、能够主动工作的人类工人一样,自动根据生产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最优化的运行决策,实现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的显著提升。从工厂运营的角度来看,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还意味着生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真正惠及企业在制造端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华龙工鸿还构建了功能强大的“工业智能驾驶舱”。它不仅支持从单台机器人、整条产线,到整个车间乃至工厂级别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应用,能够连接多品牌、多规格、多技术栈的全球主流工业机器人,无缝对接各类数据库,并全面支持主流物联网协议如MQTT、HTTP等,轻松接入各类IOT设备。
      更关键的是,它能够高效存储海量的机器人运行历史数据,并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协议,让用户能够便捷、及时地访问这些数据,实时监控设备状态,调阅历史信息,接收关键报警,生成详尽的数据报告。这个“智能驾驶舱”为工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局、实时、可视化的决策中枢,让复杂的生产过程变得透明、可控、可优化,真正实现了从“设备互联”到“数据价值挖掘”的跨越,将孤立的设备数据转化为驱动智能决策的宝贵资产,并最终推动制造业从“单点智造”向“集群智造”的深刻转型。
      放眼全生命周期 为未来工业创造无限可能
      如此巨大的转型之力,就是华龙工鸿推动未来新型工业化释放出的全部能力了吗?当然远远不止。
      要知道,工业领域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在不断变化中发展。无论是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还是智能工厂,都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维护状态,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造和升级。
      在这个层面上,华龙工鸿的研发不仅仅着眼于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当下的控制与交互需求,还从企业用户长期应用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其在全生命周期内需要支持灵活的开发改造,并实现智能化的自主维护等需求,体现出了其对工业资产长期运营价值最大化的深刻理解与卓越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设备运维往往依赖经验、定期检修,响应滞后,且对设备内部状态缺乏精准洞察,改造升级更是受制于原厂技术壁垒,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在这些挑战面前,华龙工鸿通过其强大的数字孪生与AI融合能力,彻底革新了这一模式。它利用实时采集的海量运行数据,结合AI具身智能算法,在数字空间中对物理工业机器人进行动态重建与仿真,形成让机器人实时状态纤毫毕现的“数字镜像”。
      华龙工鸿创新应用
      这个“数字镜像”不仅是状态的忠实反映,更是预测与优化的强大工具,基于它提供的设备监视、控制、诊断与维护的敏捷响应平台。运维人员可以“透视”设备内部,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实现预测性维护,将非计划停机风险降至最低,真正实现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智管”的运维革命。
      不仅如此,当企业用户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和模式的变化对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及其所在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时,数字孪生体还提供了理想的虚拟测试环境,可以模拟各种方案,验证效果,优化流程,大大降低实际操作的风险与成本。企业将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随时灵活配置、开发、改造智能工业单元,延长设备价值周期,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在这个层面上,华龙工鸿不仅为工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更实现了从“设备智控”到“资产管理与运营”的格局跃升。
      从汽车制造的精密装配,到电子装配的微米级操作;从铸造冶金的高温严苛环境,到航空航天的高精尖需求;从物料搬运的千钧之力,到食品医药的洁净与安全……在一个个行业应用场景的呼唤之下,华龙工鸿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设备,正被塑造成可组织、可交互、可协作、可重构的智慧节点,共同编织着未来新型工业化的神经网络,并不断向更加广阔的行业蓝海持续扩展延伸。
      面向未来,在鸿蒙技术的持续赋能下,随着华龙讯达及其生态伙伴持续深耕,不断迭代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华龙工鸿所点燃的智能之火,必将燎原于更广阔的工业天地,加速驱动中国乃至全球工业体系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疾驰。
  • 企业介绍
华龙讯达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十年致力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发,打造开放式自动化控制系统。我们的产品范围包括全自主华龙可编程控制器--JIC PLC、I/O、驱动、总线、HualongOS华龙工业操作系统、华龙工业自动化平台软硬件产品,…  更多>>
  • 产品分类
  • 该公司暂未设置产品类别
  • 联系方式

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姜世豪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21层

邮编:518000

电话:0755-82777999

传真:

公司网址:http://www.hualongxunda.cn

  • 该空间手机版

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访问该空间手机版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陆,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点击这里注册.
  • 网友反馈
更多请进入空间管理中心查看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5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