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豪掷10亿回购股份,工业AI战略进入“深水区”

发布时间:2025-11-24 www.cechina.cn

  最近,中控技术官宣新一轮股份回购计划,金额高达5亿至10亿元,创下公司2023年以来最大手笔。这不是普通的财务操作,而是一场明确的战略宣示:工业AI已从概念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期。
  在当前资本市场对“AI故事”愈发谨慎的背景下,一家深耕流程工业数十年的企业,为何敢下如此重注?这背后,既有技术突破的底气,也有市场验证的支撑。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中控技术这场“豪赌”背后的逻辑与野心。

  10亿回购
  很多人看到“回购”第一反应是“护盘”。但中控技术这次明确表示:回购资金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价格上限68.81元/股。
  这意味着什么?
  绑定核心人才:工业AI的研发与落地,极度依赖复合型团队。既懂工艺流程,又通算法模型。高价值人才必须用长期利益绑定。
  战略聚焦信号:相比前两轮各约1亿元的回购,本轮规模翻了5–10倍,释放出公司对工业AI、机器人等新业务线的高度优先级。
  更关键的是,大股东同步表态“短期内无减持计划”,真金白银+行动一致,比任何PPT都更有说服力。
  TPT大模型+Plantbot机器人

  如果说回购是“决心”,那TPT就是“成果”。
  2024年6月,中控技术发布全球首款面向流程工业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今年8月,迅速迭代推出TPT 2,并定位为“工业Agent生成平台”。听起来很技术?我们用数据说话:
  ●截至2025年7月,TPT已落地超110个项目,覆盖石化、化工、电力等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2025年前三季度,TPT相关业务收入达1.54亿元,成为新增长引擎;
  ●今年10月,TPT斩获“流程工业创新奖”数智化类大奖,这是行业对其商业价值的权威认可。
  传统工厂的控制系统像“固定程序的收音机”,而TPT相当于给工厂装上了“会思考的大脑”,能根据实时工况自动优化参数、预测故障,甚至生成操作建议。这种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跃迁,正是工业4.0的核心命题。

  如果说TPT是“大脑”,那Plantbot机器人就是“手脚”。
  中控技术的机器人业务同样爆发式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1.22亿元;
  ●上半年新签订单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
  ●在中石化等头部客户交付巡检、操作类机器人项目;
  ●更与沙特阿美联合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于高温、高压、高危的复杂工业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Plantbot并非通用机器人,而是围绕“AI + 平台 + 三大应用方向”(巡检、操作、应急)深度定制,形成了“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这才是工业机器人真正落地的关键,不是炫技,而是解决具体痛点。

  中控技术的10亿回购,表面是资本动作,实质是一场战略定力的公开宣言。在AI泡沫被挤出的当下,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喊口号的公司,而是把技术扎进产线、把产品卖给客户、把价值写进财报的企业。
  工业智能化没有捷径。它需要对工艺的理解、对数据的积累、对场景的敬畏,更需要像中控这样愿意“慢下来深耕”的玩家。

标签:工业AI,中控技术,机器人,TPT大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