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CEC观察】和利时新近发布的XMagital,究竟是个啥?

发布时间:2025-07-10 作者:石林才

  近日,和利时重磅推出的XMagital智能系统备受业界关注,那它究竟是个什么系统呢?今天我们就来对它进行一个深入分析和解读。

  6月18日,和利时在西安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行业盛会——逾千名重要客户、合作伙伴、技术专家及媒体代表共同见证年度战略产品"XMagital"的发布。从董事长到总裁,从总工到业务骨干,和利时的核心高层悉数登台,这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 ——XMagital 将是和利时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布局,也极有可能为自动化控制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那XMagital究竟是什么呢?为何它的发布会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呢?今天,我们不妨以直白通俗的方式,来尝试解读“XMagital是个啥?”
  从字面上理解XMagital是个啥?
  对此,和利时集团中央研究院总工程师朱毅明在发布会上有专门的解释。“XMagital”一词可拆解为“X”与“Magital”两部分:“X”既代表工业领域的未知探索,也象征着系统架构的无限可扩展性,“Magital” 则是“Magic”(魔法)与“Digital”(数字化)的融合,寓意通过数字技术为传统工业赋予“魔法般”的变革力量。这一命名传递了和利时的技术理念——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拥有神奇魔力,能为工业带来创新性突破与变革的智能系统。

  XMagital到底是什么呢?
  和利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全新可自由定义的智能系统。
  首先,它是一套工厂管理系统,包括工厂的生产控制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包括现场仪表、传感器、PLC控制器、DCS系统、安全仪表系统、SCADA系统、批次管理Batch、先进控制APC等,生产运营管理包括MES/MOM、APS、设备管理、仓储物流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早期,这两个管理系统是各自独立建设和部署的,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难以实现互通和一体化调度。后来,这两个系统通常会通过网关等设备实现拼接集成,但仍存在数据、标准和模型不统一、系统间协调困难等问题。而如今,和利时的XMagital则是实现这两个系统的原生一体化融合。这意味着一开始就基于统一的平台和标准开发出这两套系统,而不是先分别开发好两个系统,然后进行数据打通,这就是“原生融合”的核心概念。
  那它是如何实现的呢?据朱毅明介绍,XMagital是通过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型、平台框架、基础环境和服务化组件架构,来实现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原生融合。
  从架构角度而言,它突破了传统 ISA-95 金字塔分层式架构,基于统一的基础平台实现L0-L3层应用的扁平化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消除了原来分散独立在各个系统内的“数据孤岛”,数据能够跨部门、跨系统快速流通与处理,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这样一个统一的基础平台,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等高级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数字化转型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简单来说,XMagital具有强大的生产控制与运营管理系统开发能力。它创新采用 “1个平台+N个应用”框架,为各类工业应用的快速开发提供了统一基础。虽然管控一体化平台的概念已提出十余年,但实际落地始终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缺乏一个真正通用的开发环境。XMagital的推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将大大降低管控一体化的实施难度,让这一理念终于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这个系统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更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然,不仅如此,XMagital更是一个深度融合AI技术的智能系统,实现了三大智能化突破:智能组态的可视化配置、智能应用的快速搭建、工业智能体的敏捷开发。XMagital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化工具来降低组态难度,涵盖业务建模、逻辑编排、数字孪生、工业优化和运维检测等,同时还集成了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工业AI通用架构和各类AI算法库,可以快速构建生产优化类、设备诊断类、工业视觉类、数据预测类等一系列智能应用。当然,当前火热的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通义千问等也都可以无缝接入,支持各类大模型框架以及RAG、MCP、Function Call等大模型技术,轻松构建生产运营类智能体和工程赋能类智能体,甚至打造各类行业大模型。

  如果说管控一体和融入AI是XMagital的“Digital”部分,那“可自由定义”就是XMagital的“Magic”部分了,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
  为什么说它可以“自由定义”呢?
  首先,XMagital 突破了传统工业系统分层架构的限制,这种设计允许用户根据业务需求自由组合功能模块,比如对于电子、汽车、半导体这种离散制造行业用户,可以选择生产设备控制、MES(生产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EAM(设备管理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WCS(物料调度系统)等应用,打造出一个IT与OT、管理与控制、产品制造与产品设计深度融合,可实现敏捷高效的工厂管控系统。而如果是石油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等流程行业用户,则可以通过XMagital打造出生产控制、计划调度、设备资产管理、安环质量管理和经营决策管理等五大应用集群,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流程行业智能工厂。
  第二,XMagital之所以“可自由定义”,是指它的部署模式十分灵活,支持云边协同部署和本地服务器部署两种模式。用户可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灵活选择部署方式: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可采用云边协同架构实现全局数据集中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可通过本地部署降低成本。而且,系统提供可裁剪的集成模式,用户可选择全新建设或渐进式升级,满足从车间级到集团级的全场景应用需求。
  第三,开放的生态也是“可自由定义”的核心体现。XMagital在硬件层面,实现了软硬件解耦,用户可自由选择不同品牌的硬件设备(如 PLC、DCS、传感器等),支持容器化部署,而且支持OPC UA、Modbus、MQTT等300+工业协议,实现生态圈内的仪表、装备以及各层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在软件层面,XMagital通过提供开放的 API、SDK 及低代码开发工具,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基于平台规范开发各类工业应用。

  这种从功能模块到部署实施都可以“随需应变、自由定义”的能力和开放的生态,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系统构建主权和场景创新能力,它使得XMagital不再是厂商预设的“解决方案”,而成为用户手中可无限塑形的“智能工业系统”和“创新实验场”,更像一个开放的智能工业“乐高”。企业能够以最低的定制成本、最高的敏捷性,打造出最贴合自身业务本质且最具差异化竞争力的智能工厂系统,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这正是XMagital的“Magic”价值所在。
  XMagital不是什么?
  在知道了XMagital是什么之后,我们再来看看XMagital不是什么?
  现在我们看到称为“平台”、“系统”的产品很多,但其实深究起来却大相径庭。像XMagital,它既不同于自动化编程平台,比如西门子的博途、汇川的iFA,也与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操作系统不是同一回事。XMagital在定位、架构、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上都与这些“平台”、“系统”存在显著差异。
  工业互联网平台侧重于管理层面的信息互联和通用化服务,聚焦在IT层的管理协同,自动化编程平台则是聚焦在设备层(OT)控制逻辑开发,致力于提升PLC编程、运动控制等底层操作的效率。而XMagital的独特价值在于突破了这两类平台的固有边界——它并非简单叠加管理与控制功能,而是构建了一个深度协同的智能工厂管控一体化中枢,从本质上弥合了传统智能制造中"决策与执行断层"的核心痛点。所以在定位上XMagital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平台、IIoT平台。
  在架构上,XMagital覆盖了L0-L3层级的所有应用,而且做到了扁平化,彻底解决了分层架构之间的协调困难、数据接口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和以往某个层级的平台是两回事。由此也决定了XMagital在应用场景上的差异性:XMagital为智能工厂提供全场景(覆盖从装备、产线、车间、工厂到企业集团)和全环节(贯穿从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维到服务)的数据及工具支撑,这种全域贯通能力使其突破了传统工业平台的"能力断层"。可以说,XMagital 已经超越了传统“平台”的范畴,它不是一个单一平台或架构,而是“平台基座+工具赋能+应用生态”三位一体的动态软件组合系统。

  为何是和利时研发出XMagital?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有一个疑问,为何恰恰是和利时研发出XMagital这样的一个产品呢?这其实与和利时三十多年工业技术的厚积薄发和对工业智能化浪潮的主动变革分不开的。
  和利时的技术基因植根于工业控制系统领域。1993 年,其首款 DCS诞生,标志着中国工业自动化从“依赖进口”迈向“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此后二十余年,和利时在 DCS、PLC 等核心控制产品上持续突破,不仅在火电、核电、轨道交通、石化化工、冶金、建材、工业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更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同时为流程工业、离散制造和城市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提供核心控制系统的厂商。
  这种多领域实践使其敏锐捕捉到传统控制系统架构的共性瓶颈,这些差异化技术需求的长期实践,为和利时打造XMagital智能系统埋下了技术伏笔——通过统一数据模型和模块化服务组件,既可配置为流程行业的全工艺系统控制和优化系统,也能灵活部署离散制造的生产设备控制和计划调度系统,真正实现“一套平台、多业适配”,这种能力绝非纯IT企业可轻易复制,而是基于数万例跨行业项目沉淀的工业机理抽象。
  与此同时,和利时早在 2000 年代便开始布局工业软件。通过收购整合与自主研发,逐步形成了覆盖 MES、WMS、SCADA 等的工业软件套件, 2019年开始“自设计、自规划、自实施、自运营、自维护”西安智能工厂,成为XMagital在离散制造业的核心试验场。其“平台+应用”架构雏形在此得到验证,以XMagital为核心,构建了 MES、WMS、EMS、WCS等软件平台,这种“从实践中来,到产品中去”的研发模式,使XMagital在离散行业落地时避免沦为理论架构,而是具备可复用的工程范式—— 西安智能工厂验证的工单协同逻辑、设备数字孪生模型、质量追溯算法等核心技术,直接转化为 XMagital 的标准功能模块,使其在面对汽车零部件加工、3C 产品组装等离散制造场景时,能够快速完成系统部署与参数配置。
  当然,XMagital 的诞生,本质上是和利时对工业 4.0 与 AI 原生时代需求的战略响应。随着制造业向敏捷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工业企业对智能一体化管控系统、对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迫切需求,正好与和利时长期积累的多行业技术储备形成共振,所以和利时推出XMagital这样的智能系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XMagital 或将开启工业数字化新范式
  和利时XMagital的发布之所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质在于它以系统级创新直击智能制造转型长期面临的“管控分离”与“系统固化”两大核心挑战。当传统管控系统还在为数据互通与架构协同绞尽脑汁时,XMagital 已通过统一数据模型、扁平化架构和开放开发环境,将生产控制与运营管理熔铸成一个可动态进化的智能整体 ——它以“工业乐高”的灵活形态,让企业能够用最低成本构建最贴合业务本质的智能系统。
  站在智造变革的临界点,XMagital 的价值或许不仅在于解决当下的“数据孤岛”难题,更在于构建了一个“系统即生态”的进化框架,这种将技术主权交还给企业的设计,将重塑工业数字化的演进逻辑 —— 当每个工厂都能基于 XMagital 这样的“可自由定义”智能系统,中国智能制造或将迎来自主定义系统架构、重塑智能工厂建设的新范式。

标签:和利时,XMagital,智能系统,工业领域,数字技术,工厂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