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工业社区

+加入社区 社区登录 成员注册

施耐德电气工业社区

+加入社区 社区登录 成员注册

您的位置:控制工程网 - 施耐德电气社区 - 方案与应用

施耐德电气熊宜:生态有多大 AI的舞台就有多大

作者:www.cechina.cn 发布时间:2025-07-24

摘要: 施耐德将继续秉持共创、共赢、共生的理念,携手广大客户、合作伙伴及各界力量,与共同推动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与价值跃升。

  清晨六点,上海某垃圾发电厂的中控室大屏突然弹出预警:3号炉火线位置持续走高,有脱料风险。在搭载AI视觉识别的控制系统调节下,未等值班人员到场,系统自动执行补料操作,负荷炉温和氧量快速回归最优区间——这是施耐德电气和合作伙伴正在探索的AI方案落地场景。这一方案将通过融合AI视觉识别技术和先进控制系统,实现对燃烧的精准控制。
  “这个项目是施耐德电气与生态伙伴联合推动AI应用的实践。”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表示:“借助施耐德电气‘创赢计划’平台,双方正通过OT和IT融合,为用户打造联创解决方案,推动AI在垃圾焚烧发电这一具体场景中实现价值。”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
  当AI技术穿透“人工智能+”的政策蓝图,真正扎进锅炉房的金属缝隙里,AI已经进入以产业化为中心的“下半场”,生态圈正在重塑竞争力。缺乏生态圈的AI,既难以突破技术奇点,更无法跨越产业化的鸿沟。
  AI产业化“下半场”:先搭生态再落地
  施耐德电气熊宜认为,AI需要生态圈,尤其是产业化和规模化,其本质就是一场生态共融、价值共创的“接力赛”。只有依托多元协同的生态圈,才能更好地满足AI作为技术本体、产业化引擎和规模化载体的多重需求,进而打通AI的产业化之路。

  首先,作为技术本体,AI的体系化决定了技术上的单点突破难以覆盖全链条需求。从基础层到平台层、再到应用层,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与推理,仅靠一家企业或机构的力量,很难“包打天下”,必须依靠生态圈的力量才能完成支撑AI纵深发展的“技术拼图”。
  其次,AI落地产业需要高度场景化的应用模式。从制造业到电力能源,从楼宇建筑到交通基础设施,每个领域的垂直应用场景都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以“AI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为例,若仅有算法优势而缺乏行业经验,则无法精准匹配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更难以构建真正有效的故障预测模型。因此,成功的AI应用,需要精通各个垂直行业和场景的生态合作伙伴“接棒”创新。
  此外,如果说产业化实现了AI从技术原型到行业场景的突破,那么规模化则更进一步,推动AI从单点落地到全面渗透的跃迁。这一过程同样离不开平台层企业、开发者等诸多生态伙伴的广泛支持和协作。“尤其随着AI产业化加速,生态竞争力更成为关键。”熊宜表示:“生态有多大,AI产业化的舞台就有多大。”
  三大基石打造AI生态圈
  由此可见,在AI产业化的过程中,一个由内而外、汇聚多方智慧、资源与能力的开放式生态圈必不可少。熊宜认为,要构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AI生态圈,企业必须坚持开放的心态,从理念、技术和人才等维度入手,由内而外重塑发展范式,打造共创共赢共生的新生态。

  首先,理念是行动的指导,企业需要在内外部打造并传递开放共创的理念,主动打破数据孤岛、技术壁垒,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协作;在此基础上,稳定生态圈的关键之一是自身竞争能力,只有企业在某一项关键领域建立不可替代性,以领先的技术为支点,才能吸引整合更多生态圈成员,纵向深耕,横向赋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AI生态圈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生态的竞争,企业要建立长远的人才机制,培养持续创新的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通行业的“桥梁型”人才,持续为生态圈输送新鲜血液,保持创新活力。
  在数字化浪潮下,企业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AI产业化更将这一趋势推向高潮。“施耐德电气以开放的理念,基于自身在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专长,拓展多元的生态圈,并推动人才和技术的融合,助力AI的产业化应用。”熊宜表示。
  内外兼修,施耐德电气打造AI生态圈
  作为产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坚持开放共创的理念、技术深耕、以及复合型AI人才培养,正积极探索打造行业领先的AI生态圈。
  首先,由内而外传递开放共创的理念。在内部,施耐德电气推出了全新的“影响力”价值观体系,其中“共赢”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其次,技术创新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深耕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是唯一拥有施耐德电气全业务线研发能力的国家。施耐德电气基于深厚的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技术积累,深耕机器学习、AI算法等领域20余年,通过AI产品、运营、和服务三大路径,加速AI应用落地。最后,在人才培养机制层面,施耐德电气积极推动技术与人才的融合,通过“数字公民”、“全员AI”等培训项目,提升全员能力。预计2025年底超过90%的中国员工将系统掌握数字化技能。
  基于开放创新的理念、深厚的行业技术积淀和人才优势,施耐德电气由内而外构筑了稳固的AI生态圈——对内整合技术人才、对外联动产学研用各方,形成了强大的协同创新网络。
  对内,施耐德电气成立跨业务部门的AI社群,推动部门之间的开放共创。2024年,施耐德电气举办的“AI大施杯”竞赛,共征集到来自各个团队的144个AI创新项目,广泛覆盖生产运营、物流、财务等多个场景,目前多个项目已经开始落地。
  对外,施耐德电气基于自身技术专长,不断推进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科研中心等的联合创新,为行业打造更加坚实的AI技术能力基础:联合工信部国合中心发起“创赢计划”,6年来已累计吸引超1250家中小企业参与,80多家企业借由加速与成长机制,输出了40多项联创成果;与英伟达合作,推进供配电、制冷、控制以及高密度机架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助力欧洲乃至全球下一代“AI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携手浙江省氢能创新中心共建全球首个氢能装备数字孪生与AI联合实验室,打造全球氢能装备创新高地。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基于自身对AI应用的洞察,结合对行业专家、用户企业的调研,发布一系列洞察报告,为行业提供参考与借鉴,比如《AI for GREEN——以场景驱动AI应用,实现企业价值跨越》,以及即将发布的《算电协同——数据中心的能源挑战与应对》,呼吁产业各方协同,应对AI时代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作为AI生态圈最直接的“受益者”和新技术应用的“实验地”,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和上海普陀“老工厂”,分别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可持续灯塔工厂”和“端到端灯塔工厂”,成为AI引领传统企业新质转型的典范。

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

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
  “AI生态协同的接力赛,需要每一棒的全力以赴。”熊宜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共创、共赢、共生的理念,携手广大客户、合作伙伴及各界力量,与共同推动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与价值跃升。”在7月26号开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上,施耐德电气将携手诸多生态伙伴一起参展,展示一系列创新的AI产品与解决方案,及其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敬请期待!

关于社区

本社区是控制工程网和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联袂打造的厂 商互动网络社区。您不仅可以看到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的 最新动态、产品和资料,而且可以通过本社区可以最快捷和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在线互动。
     加入本社区,成为社区成员,将享受更多社区服务!

+加入社区

联系施耐德电气

名称: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6号A座施耐德电气大厦
邮编:100102
采购咨询:400-810-8889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2:00,13:00-17:00)
技术支持:400-810-1315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2:00,13:00-17:00)
网址:http://www.schneider-electric.cn

扫我吧,即刻关注施耐德电气官方微信

互动反馈

1、请选择你的需求:


2、请填写详细需求:

  • 姓名:
  • 公司:
  • 电话:
  • 邮箱: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会员,请登录后提交反馈。非注册会员,请直接填写以上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