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软件定义未来:施耐德电气以开放自动化重塑物流中心“智慧大脑”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石林才

  在北京亦庄,一座由多层穿梭车立体库、全自动输送线和机械臂构成的现代化物流基地里,每天有超过两万箱货物在智慧调度下高效流转,而这一切的“智慧大脑”正是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EAE)。

  物流中心智能化升级:EAE 的成功实践
  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作为其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项目二期的智能物流枢纽,自 2023 年 5 月启动分阶段运营以来,已形成 18,000 平方米的规模化布局,其中二期扩建区域达 12,000 平方米。该中心集原材料仓储与物流分销功能于一体,涵盖七个混合仓储库区,承担着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的货物收发存管理任务。
  为了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的物流管理目标,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在 2022 年开始部署实施 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物流北区总监李涛涛在谈到为何采用EAE来做整个物流中心的“智慧大脑”时表示,传统 PLC 系统复杂度高、点位众多,如果采用传统方案来实现相同规模的输送线控制,预计需要上百台 PLC 才能满足需求。而采用 EAE 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更高效、集中的控制,显著降低了硬件复杂度和后期维护成本。
  在北京物流中心,EAE的应用采用了三层构架设计:底层是涵盖变频器、传感器等可连通的智能硬件设备,中间层是显示进程间通信设备状态命令的 IPCs 系统和负责边缘控制的 EAE,而顶层则聚焦于应用、分析和服务功能的 WMS 和 WCS 系统。这样的架构设计使得 EAE 能够支持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设备控制和边缘计算,具有高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应对物流中心各种复杂的自动化需求。

  部署周期缩短20%,稳定性达99%
  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采用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彻底革新了以往复杂的流程。工程师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整个输送线上近一千个工站的部署工作,这种模块化程序封装形式不仅节省了重复编程的时间,也让系统的迭代变得更加轻松。
  据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EAE能力中心负责人区冰华介绍:"相较于传统PLC部署方式,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在部署过程中大幅缩短了工程时间,至少降低20%以上部署时间,部分项目甚至达到50%-60%的提升。"这种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EAE的三大技术优势:
  首先是虚拟化扩展能力。当需要增加子系统时,EAE只需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虚拟出新控制器,无需改变硬件配置,而传统PLC方案则需要购置新硬件并重新开发程序。
  其次是模块化编程方式。EAE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编程,将物理设备封装为标准化模块,可在扩建类似产线时直接调用,实现软件的高度复用。这种设计不依赖特定硬件平台,可在不同硬件间灵活移植。
  第三是IT/OT深度融合能力。EAE具备双向交互能力,既能与 IT 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又能按 OT 格式与底层设备通信,无需额外网关设备,既降低成本又提升数据交互效率。
  在运营稳定性方面,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同样表现出色,在北京物流中心,EAE的运行稳定性超过99%。在运维方面,EAE无需定期程序备份、准备PLC及工控机备件,也减少了定期保养检查工作。通过实时监控,维护工作仅需进行简单的现场巡检,如清理尘土等,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软件定义为工业自动化搭建三大核心支柱
  传统自动化系统采用单一厂商软硬件深度捆绑的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封闭的系统既导致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缺失,还限制了对AI、5G等前沿IT技术的集成应用。
  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EAE能力中心负责人区冰华指出,软件定义的自动化为工业自动化领域搭建起三大核心支柱:开放生态系统、控制虚拟化与数据连续性。
  在开放生态构建方面,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提供工程环境,依托IEC 61499标准,实现代码的可移植与可复用。而且IEC 61499标准已经同步翻译成国家标准,对应的是GB/T 19769。这为打破传统专有系统的孤岛限制,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奠定基础。
  此外,施耐德电气也是开放自动化组织(UAO.org)的创始成员之一,目前该组织成员数量已突破100家,国内已有10家组织机构加入。通过这样的协同创新机制,施耐德电气将自动化生态圈持续扩大。
  在控制虚拟化方面,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基于软硬件解耦,借助更大算力平台,如服务器、云端,使用户有更多选择,能够聚焦生产系统的核心需求,专注编写最优控制软件。
  在数据连续性方面,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通过在机器级与企业级公用可信数据,真正实现IT/OT深度集成,确保数据连贯,让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软件定义未来,开放自动化走深向实
  软件定义的自动化(Software-Defined Automation,SDA)是工业 4.0 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硬件与软件解耦,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智能化。
  区冰华指出,相比传统自动化系统,软件定义自动化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友好的应用环境,能够帮助企业打造高效灵活、应需而变的自动化系统,推动工业自动化领域实现 “即插即生产” 的目标。
  在北京物流中心,AI与自动化的融合应用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利用AI算法结合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对仓库存储策略进行数据分析与优化,提高库容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二是采用AI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增强安全管理。如在码垛区和自动仓内,AI摄像头能探测人形物体并控制机械手臂或设备停止动作,为人员维护检修增加安全保障。
  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在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的成功应用,不仅体现了开放自动化理念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更是软件定义的自动化走深向实的典范案例,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的持续完善,软件定义的自动化必将为更多行业带来创新变革,推动工业自动化向更加开放、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标签:软件,施耐德电气,物流,智能制造,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