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课题是创造出“数字神经网”独有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06 来源:日经技术在线
7月22日~23日,在NTT DoCoMo主办的“5G Tokyo Bay Summit 2015”(5G东京湾峰会2015)上,参与5G标准制定的企业对5G带来的未来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
5G是现行的LTE/LTE-Advanced的下一代通信系统,NTT DoCoMo的目标是2020年在全球率先开始提供商用服务,韩国的目标是在2018年于平昌郡举行的冬奥会上提供试验性服务。预计5G的性能指标将包括超过10Gbps的最大传输速度、1ms以下传输延迟、传感器节点等大量的超低功耗终端的连接,等等。现在处于各公司在摸索5G定位的阶段。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将从2015年底开始全面讨论以何种用途为目标导入何种技术。
在这一背景下,NEC提出了篇首的那个观点。该公司认为,5G要想实现低延迟,就要采用在靠近基站的地方设置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的“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移动边缘计算)。具体而言,就是不将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传输给中心设备,而是在MEC处理后立即返回终端,由此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包传输。为了采用这一架构,就必须要像人类的神经一样使用传感器,进行瞬间处理,这样便可像反射一样通过MEC处理。而需要学习及洞察的部分,则可在中心慢慢处理。
描绘出这种未来的不仅是NEC。诺基亚也预测称,“5G将带来Programmable World(可编程的世界)”。该公司表示,Programmable World将出现于将多种设备接入网络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之后,那时,各种传感器、致动器及互联网上的数据等均可通过程序实现联动。
M2M通信不赚钱
在这一“宏伟”前景被提出的同时,也有很多看法认为必须要对5G独有的服务形态做出更明确、更细致的定义。如果投下了巨额设备投资启动5G了服务,却对移动通信运营商而言无助于增加新收益,那么提供5G服务也就失去了意义。
3G及LTE服务在刚开始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能看到收益扩大的前景。也就是说,如果能让通信速度比有线线路差的移动通信实现与有线相当的高速度,就会催生使个人电脑等信息终端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从而推动数据通信收入的增加。实际上,随着3G及LTE的商用化,也的确有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面世,使数据通信收入得以扩大。
而5G目前尚未显现出提高速度就会催生新需求的可能性。“(在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已接近一人一部的情况下,)通过以人为对象的数据通信服务大幅提高收益已变得难上加难”(NTT DoCoMo先进技术研究所5G推进室室长中村武宏)。
因此,各企业打算在5G中导入传感器节点、智能仪表、汽车、机器人、工厂系统等M2M(Machine to Machine)标准。不过,“M2M的通信收入并不高”(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森川博之)。总之,“必须要从管理维持费用、终端费用等整个体系,或者整个业务计划来考虑如何提高收益”(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三瓶政一),但目前尚未看到这方面的行动。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NTT DoCoMo在此次峰会上宣布将启动“5G Ideathon&Hackathon(5G创意马拉松及编程马拉松)”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快开发运用5G能力的服务,与应用开发者构筑与5G相关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对用户及应用开发者宣传5G能力。此次活动将于2015年8月结束,计划在2016年第三季度公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