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编辑寄语:《经历成长》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3-04-21 作者:www.cechina.cn

        欢度春节,我抽空读了几本书,其中就有去年参加和利时公司新品活动时得到的一本书《经历成长》。和利时董事长王常力回顾公司近20年(到2009年第一版出版)发展历程,把自己当时的点滴体会、文稿、讲话稿等77篇整理出来,沿着公司成长的时间轴线徐徐道来,让阅读者在字里行间不自觉地穿越到和利时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片段。更可贵是,作者还原了阶段性的各种决策所基于的原始思想,并给予了或肯定、或批判的总结与反思。这让原本浸在其中的我又能偶尔超脱出来,以局外人的姿态审视局中人的弱点与局限性,从而自身得到收获。
        整体而言,此书是集王常力多年创业、经营过程精华的沉淀之书,是本难得的好书,它不是人物传记,不是公司传奇,却是一部细致的MBA中国案例教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尤其读者能感受到,在改革初期,技术、体制上都需要突破的关键时刻,具有先进思想与远大抱负的改革派,其富有超一流的实力与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来之不易。任何著名公司都是外表光鲜,内部存在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王总有勇气解剖自身,不仅展示成功,也自揭家丑,和更多人,更多成长中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可见其平和的心态与所站高度亦非一般本土成功企业家所能企及。
        全书旨在谈管理,但我作为自动化媒体人读到几个管理之外的“八卦”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1.和利时的出现与成功,有两个重大意义。其一是迫使国际厂商降价,其二是国际厂商被迫拿出最新的产品技术投入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和利时让开市场大路,占取两厢的策略本身就是毛主席战略思想精髓。当时主流市场最终用户因和利时而受益不仅是客观的,也应是和利时初创者们的主观目标,对此我深信不疑。改制、试水、创办公司,以这些精英的觉悟与使命感,肩负的绝非创建一个自动化领域赚钱的商业公司,而是国家需要的领域内的一面旗帜。这让我想起华为。
        2.创业企业领导的风格对公司影响深巨,和利时也概莫能外。它是一个非常中国味的本土公司,无论是最开始的事业部叫“华胜”,还是成立公司取意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义自现。而书中各种管理方法都是西方经典,而且相关理念总是出现在公司需要的恰当时机提出来,王常力能“一日三省”,又能不断用西方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做到中西合璧,我臆度这与其获得英国Lancaster大学博士的留学经历不无关系。
        3.创业难,王常力初露锋芒。传统研究院所打破各自为站壁垒,成立市场研发部,向需求靠拢,市场化氛围渐浓。华胜自动化事业部的成立是试验田,成功后才有和利时,员工创业不计得失,很感动。
        4.做工程起家,干低利润不讨好的事,重在培养、锻炼专业技术人才。正是这些人才,后来不仅为和利时做出贡献,也更广泛地活跃在中国自动化界。
        5.定义人才和守住人才。王常力之所谓人才,是不用他人担心就能圆满完成自身负责工作的人,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此定义独到而精辟。王总渴望人才,希望天下英才尽收帐下;另一方面,精英们又不断从和利时流出,公司成为自动化界的黄埔军校。高级人才成本自然高,王总提出提高员工待遇与人均产值互为表里,笔者浅见:在网络人才留住人才策略上,设计更多的动态激励机制即可,员工忠诚度与人才市场化也是相辅相成的。
        6.从创业时的为理想为祖国(见书中《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到如今的“为用户,为员工,为股东”。随着和利时的上市,进入世界自动化知名公司排行。和利时的目标也日趋务实、平和了。
        7.“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体现了王常力对商业竞争的严肃对待。这也是BASF等国际顶级公司能把项目给和利时的原因。
        8.和利时被戏称为自动化业界的黄埔军校,功过任人评说。而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新一期的黄埔高级管理班的教材了。
        不知大家过节读了哪些书,欢迎与我交流 andyzhu@cechina.cn

标签:读书笔记,和利时,创业,自动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