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施迈赛:工业安全领域的隐形冠军

发布时间:2008-12-15 来源:www.cechina.cn

  做大,还是做专?这是个问题。
  是无数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自动化企业,站在前进路途中的分叉口时,遇到的一个难以作答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崛起为国际最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同时也引入了众多自动化领域精英领袖企业的成功范本——西门子、ABB、霍尼韦尔、艾默生……他们的品牌闻名遐迩,拥有着“巨头”的头衔,在自动化的各个分支领域都占据着显赫的座席。
  而隐藏在这些光芒四射的大公司背后的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中小型企业,却往往被忽视。他们几乎不被外界所关注,除了在其专注的市场领域中。而它们却主宰着各自所在的市场领域,占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凭借着独特的竞争策划,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中进行着专心致志的耕耘。
  有人说,这些中小型公司才是真正的全球最优秀的公司。他们被称作“隐形冠军”。
  1945年,一家专注于工业开关制造的企业——施迈赛集团成立于德国的伍泊塔尔。60余年过去了,施迈赛的主营业务仍未改变,而是将工业开关的应用领域拓展到了安全、自动化和电梯行业,并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的服务。
  当然,此时施迈赛的市场触角已经触及了17个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1996年进入中国;1997成立上海代表处;1999年在上海青浦建立生产基地。10余年来,施迈赛始终与中国的工业安全领域紧密相连,推广工业安全知识与理念,并从专业的角度为其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技术方案。
  如今,施迈赛是国际上工业安全产品系列最为齐全的供应商。人们提到“工业安全”,便会想到施迈赛。施迈赛已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隐形冠军”。
  有人说,“隐形冠军”的成功经验在于: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视着企业王国巨头们的动向,捕捉具有潜在发展与盈利的市场空间,高度专注某一远离大众视野的行业;它们大音稀声,埋头苦干,瞄准的是全球市场;他们大象无形,产品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形成了大企业无法奢求的竞争优势,不经意间便在市场独占鳌头。隐者虽无名,但最终“惟有‘隐’者留其名”。
  这也许可以用来解释,施迈赛从零开始,在中国市场打拼10余年最终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传奇经历。2007年,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产值突破1亿元,年增长率超过了20%。而位于上海青浦的生产基地也已满负荷生产,正在计划扩建。施迈赛正在他所专注的领域,越做越强。
  做大,还是做专?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读了“隐形冠军”的故事,也许您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从零到亿”
  1997年,现任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有奇只身一人到上海来闯世界。这位留德多年、并取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高材生,此时的身份是——施迈赛集团驻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
  刘有奇博士是于1995年在德国加入施迈赛集团的。施迈赛集团是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家族企业,其生产的工业开关有两万多种,广泛应用于港口机械、起重机械、工程机械、印刷包装机械、电站、汽车制造和电梯等行业,在欧洲制造业中已享有盛名。
  1995年,欧洲市场正式开始实施CE认证。这项涉及到机器制造安全的强制性法令要求,在欧洲市场上销售或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达到其安全标准的要求。这对于已经拥有多种用于机器安全的工业开关产品的施迈赛集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市场机会。而欧洲市场对于工业安全的重视,也让施迈赛高层看到,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身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工业安全也将成为备受关注的技术领域。这也成为了刘有奇博士和其他同事一起来到中国开拓工业安全市场的原因。
  1996年,他来到回国后的第一站——北京,开始与中国电工技术协会、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技术协会等行业协会合作举办技术讲座,宣传欧洲的工业安全标准,介绍工业安全保护技术和应用案例。刘有奇博士说,那时候,国内还鲜有人知道“工业安全”这个概念,加之并没有工业安全方面的标准和法规,因而几乎没有企业采用工业安全产品。“可以说,施迈赛是最早向中国引入工业安全理念的企业。”刘有奇博士对记者说。
  1997年,施迈赛决定将中国的第一家办事处设在上海。虽说施迈赛集团当时已是欧洲工业安全领域首屈一指的企业,但在中国市场,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招聘销售人员、寻找市场机会,施迈赛在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推广“工业安全”理念的同时,也将其可靠、先进的工业开关产品推广到各行各业,从电梯、自动化等优势领域开拓最原始的市场积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天津、武汉、广州办事处陆续成立。1999年,施迈赛又在上海青浦开发区建立了独资企业——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将德国总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复制到中国,实现了面向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生产。
  如今,施迈赛在全国的办事处已拓展为11家,分别位于广州、天津、南京、武汉、成都、宁波、无锡、苏州、西安、杭州和长春,在重要区域均有经销网点,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快捷的技术服务。而利用10余年的时间,施迈赛也实现了在中国市场“从零到亿”的跨越式发展神话。刘有奇博士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产值突破1亿元,年增长率超过了20%。而位于上海青浦的生产基地也已满负荷生产,我们正在计划扩建厂房。”
  “布道者”
  在施迈赛的中国市场业绩飞速发展的同时,这家专注的企业一直都没有停息自己“布道者”的角色——向中国制造企业宣传推广“工业安全”理念。
  刘有奇博士向记者介绍,虽说在这10几年中,中国制造企业对于工业安全的认识从无到有,在不断提升。但距离欧洲制造企业和国际其他发达地区的制造企业对工业安全的重视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国际大型企业的生产基地,以及出口型企业较多,对于工业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内陆地区的一些国内中小型企业重视程度就较差。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生产成本,或者设备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却忽视了对安全性的要求。”刘有奇博士说。
  国内工业安全方面的相关标准法规不健全是导致这类现象的原因之一。“在欧洲,有许多与工业安全相关的强制性法规。如,未通过CE认证的机器设备将不允许销售和使用。而在德国,还有类似BG这样的雇员保险机构会定期巡查工厂安全设施,一旦发现违规,必须停产整顿,甚至罚款。但国内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标准和法规对不安全的机器设备加以限制。”
  在刘有奇博士看来,如果因为操作工违反操作规程而出现安全事故,就将责任完全归于个人操作失误是不合理的。在欧洲,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追究的是设备制造商的责任。“因为只要机器设备严格符合安全指令,即使不按照操作规程来做,也不会出事故。要求操作工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永远不出差错的要求过于苛刻。目前国内仍然有不少企业认为安全设备是多余的,因为没有提高自动化水准,却增加了成本,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现代化设备的标准除了高自动化外,高安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施迈赛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工业安全”理念。如与德国总部以及欧盟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合作,举办讲座,或参加展会、发表技术文章,将国际最新的工业安全技术及信息引入中国,力求让“工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刘有奇博士相信,安全一定会成为国际机器制造业所追求的一大方向,中国也不会例外。“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产品安全性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满足安全标准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门槛,其次,一旦出了事故,对工厂、企业形象以及员工本身的影响都很大,随着《劳动合同法》以及工伤事故方面的法律不断完善,企业会越发重视员工安全。而这也依赖于国家制定强制性的工业安全相关标准法规,以及各方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面向客户和多样性”
  如今,施迈赛已是全球安全产品类别最为丰富的企业。从机械式的安全门锁开关,到安全模块、安全总线系统、安全光电产品,施迈赛都能提供,这也使得其能够为用户量身定做工业安全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地技术服务。
  安全PLC是施迈赛于2007年推出的一款新的工业安全产品。刘有奇博士向记者介绍说:“在机器比较庞大、防护措施较多的时候,采用安全PLC可以替代多个安全模块,可以使用户的安全系统更紧凑、更合理。”而且,施迈赛每年都会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研发新的工业安全产品,不断优化工业安全的产品线。
  除了机器制造,电梯也是施迈赛的一大优势行业。目前,国际顶级的电梯制造商几乎都是施迈赛的合作伙伴。刘有奇博士介绍说,施迈赛针对电梯行业开发了多种专用产品,如几年前推出的USP无触点定位系统,使控制变得简单,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电梯安全呼叫设备,如果电梯发生事故,被困者可启动该应急设备,维修人员很快能进入现场,排除危险。刘有奇博士说:“电梯用户在选择产品时的首要条件还是其安全性,而这恰恰是施迈赛的优势所在。”
  “从零到亿”,施迈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谓飞速。刘有奇博士表示,施迈赛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是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方面继续为中国客户提供具有德国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另一方面,从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及对安全技术的特殊要求出发,进行本地研发,为中国客户提供更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刘有奇博士介绍说,目前在青浦已经配备了针对本地市场研发的力量,而且每年总部也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支持。“施迈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面向客户和多样性’,相信我们在中国一定能更好地履行这一点。”

标签:工业安全,安全开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