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如何建立Linux交叉编译环境

发布时间:2007-01-27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探讨关于建立Linux交叉编译环境的问题,下面就一些问题作一个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操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
     1
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
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
、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4
GNU编译工具,可由相关网站下载,或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装:
      
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装ftp客户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装完毕后应该可以在该工作站PCLinux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传输,并在工作站PC可以通过Telnet登陆到Linux服务器(可能需要将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关闭才能完成)。

 

       在Linux服务器安装:
      
将工作站PC上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压缩包和GNU编译工具通过ftp传送到Linux服务器的某个目录(如合法的用户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下解压,并将GNU编译工具安装到默认的工作目录即可,以上工作通过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
       Linux
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一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步骤,会根据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参考相关文档,编译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按固定的步骤编译内核完成以后,会在相应目录生成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通过ftp将该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传回工作站PC,然会再通过ADSSDT下的烧写工具写入开发板的Flash即可。

标签:Linux,交叉编译环境

相关文章